新影像,隨身伴侶



老是在光跟影之間捕捉感覺
銀鹽底片的繁瑣,造就了轉向數位系統
從1999年的第一部130萬畫素柯達像機,一直到今年晉升Pentax的數位單眼系統
中間用過近十部的數位像機,跨越各大廠牌。
一邊磨練著自己掌握影像的能力,一邊體會每個數位像機大廠的設計理念跟介面。
當然,每一部像機的進化,都代表著自己對影像的下一個執著。


用過這麼多數位像機,平均半年換一部,只有上一部 Minolta A1 用了將近一年。
但是有部像機讓我留在身邊兩年多,甚至還擁有過兩部同型機。

這是一個大眾不熟悉的品牌,卻在相機史上有著無法磨滅的地位,
雖然由德國品牌賣給日本成為附屬在京瓷Kyocera底下的小廠,近日甚至傳出全面停止生產的消息,
然而Leica 跟 Zeiss 兩大光學巨頭百年來的輝煌相爭,讓所有關於影像及歷史,成為文化的一隻主流。
而Contax,就是延續Zeiss光學優異性能的名機。

除去了Contax 第一部稍嫌失敗的全片幅單眼數位像機 N Digital,TVS Digital 延續著Contax T2, T3, TVS
的優益設計,以超高等級的標準打造第一部Contax
的數位消費機。銀色的正常版採用消費機未曾採用過的全鈦合金機身,更配上Zeiss本身最著名的<color=Red>T*<
/color=Red>鏡頭,一推出即得到全世界的注目。上市之後,更是不辱Zeiss百年來的威名,以消費機重現所謂空靈的蔡司原味,將照片帶向
獨特的美感。只可惜製造商Kyocera在電路設計上未臻完美,造成記憶卡存取過慢,暗處對焦不良等問題,再加上超級高昂的售價,全鈦合金金屬機身帶來兩
百多克的重量,以及Contax
數十年來的古典呆板造型,在講究輕薄短小,外型炫麗的消費機市場,很難引起一般消費者的共鳴,除了看重Contax的金字招牌,極度講求影像質感的拍攝者
難以割捨,這部TVSD就只能成為玩家圈內的珍藏,市面難以得見。
一開始上市時,只能買到銀色的一般版本,就愛上它的拍攝效果,跟著我走了好多地方。沒想到後來竟然出了黑色限量版本,整個鈦合金機身烤上消光黑,象徵
Contax
的最高品質,把玩在手上時的感動難以言喻,它本身就是一件可以照出藝術般影像的藝術品!就因為這樣,我竟然賣掉銀色版本,而轉而收藏黑色限量版,一賣一買
之間,還真的是一大筆實質金錢損失。

後來添購準專業機Minolta A1,靈活的操作性能,高倍的鏡頭變焦率,比Contax
TVSD稍重一點的機身,漸漸的TVSD只能放在家裡珍藏,很少有機會露面拍攝。等到換上了Pentax
*istDs的數位單眼系統,機身加上外置閃光燈加上數支鏡頭腳架,重量更是堂堂超過三公斤大關,也開始思考輕便型隨身機的必要性。
有過TVSD的拍攝水準,加上現今單眼數位系統的多樣擴充性,市面上數量眾多的輕薄隨身機的成像品質,實在是難以下嚥。
Contax 再推出TVSD之後,有著與Kyocera共用機身的SL300RT跟
U4R,雖然轉動式機身有拍攝上取景及自拍的便利,但是潛望式鏡頭設計的缺點,讓<color=Red>T*</color=
Red>鏡頭效能完全無法發揮,直到去年底i4R的出現,只有區區90公克的重量,宛如
香水精品般的造型,比手機甚至還要小巧。雖然只有39mm定焦鏡頭,然而一樣不吝嗇的配上<color=Red>T*</color=
Red>鏡頭,F2.8的大光圈也有許多發揮機會,成為我心裡隨身機的的優選,一直到正式上市,看過一些實機拍攝的照片,更覺得欣喜。更誇張的是,
發表完i4R之後,Contax竟然停止所有發展計畫,甚至面臨品牌的隕落。
於是購入i4R,成為新的隨身伴侶
小巧的機身,隨便口袋一放,真的是跟著我到處去。

黑色TVS Digital 即將交由他人照顧,發揮它的長處,紀念它曾經陪著我的時光,也讓手上的兩部Contax留下合影。
 

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