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頸部腫瘤 簡介
頭頸部腫瘤在台灣地區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疾病,頭頸癌包括口腔癌、咽喉癌、鼻咽癌,根據統計資料顯示,其中口腔癌高居全國癌症死因的第六位,若僅就男性來看,更高達第四位,僅次於肺癌、肝癌以及直腸癌。根據國民健康局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,口腔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,五年來增加了近18%,高居所有癌症之冠!
在台灣地區以頰黏膜癌與舌癌最多,原因不外乎是因為抽菸、喝酒、吃檳榔這三個最重要的致癌因子,其中又以吃檳榔得到口腔癌的危險性最高達28倍。若同時抽菸喝酒以及吃檳榔,則罹癌的機會更是高出常人123倍之多,抽菸以及吃檳榔對口腔黏膜所造成的傷害,更長達10至20
年之久。
除此之外,口腔衛生不佳,或是裝置不當的假牙,長期摩擦刺激口腔黏膜,日積月累後也會導致口腔癌的產生。醫學上的「癌前病變」,就是口腔黏膜產生了某種程度的變化,常見的包括白斑和紅斑。白斑是指口腔內突起不透明變厚的斑塊,紅斑則是變薄或略為潰爛的紅色斑塊,其中又以
紅斑較為危險,有五到十分之一的機會於日後會演變成惡性腫瘤,所以紅唇族及癮君子們萬萬不可等閒視之。
若是口腔出現了兩週以上未癒合的潰瘍、吞嚥困難、牙關緊閉、血痰或是口水中出現血絲、聲音沙啞持續兩週以上、不明原因的頸部硬塊等,則可能是惡性腫瘤的危險徵兆。若能早期診斷並及早治療,
整體的存活率以及治癒率並不差,研究結果顯示,早期口腔癌(1-2期)五年存活率可達6-7成,
口腔癌的治療方式主要為手術切除,第一期是
將病變處廣泛切除,第二期以上除了作腫瘤廣泛性切除外,還需要頸部淋巴結切除,第三或四期,因腫瘤侵犯範圍較大,可能需要切除皮膚或上下顎骨,之後需用肌
皮瓣或是游離皮瓣來進行重建。此外,手術後仍需視腫瘤侵犯的深度、淋巴結轉移的數目等危險因子,另外加作放射線或化學治療,以減少局部或遠端轉移的機會。
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,絕大多數的口腔癌都是因為自身不良的嗜好所造成的,如抽菸、喝酒、吃檳榔等,為了自己的健康以及家人的幸福,應該及早戒除這些嗜好。若是真的不幸罹患了口腔癌,應早期就醫早期治療,在專業醫師的幫助之下,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能夠重拾彩色人生!
Tags: oral cancer 口腔外科